2021年自治区年终民意调查已经开始,当您接到来自自治区绩效考评民意调查的电话(0771—12340),请不要挂断,耐心接听。请您对南宁教育给予“满意”的评价,让我们共同为南宁教育点赞,当好首府教育“代言人”。
“双减”之下,课程怎样开展?怎样抓住教学重点?如何通过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,培养关键能力?如何通过课后作业掌握情况?这些都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。《南宁教育周刊》继续邀请南宁市中小学特级教师工作室、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做客,分享成功经验做法,探寻品质教育发展之路。
●莫烘霞名师工作室主持人(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教育集团)
攻坚“减负增效”主阵地
“三个一”改变课堂教学方式
●胡循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(南宁高新区教育局教研室)
丰富教学内涵
向课堂要质量
在实施“双减”政策背景下,要实现减负增效,就要丰富教学内涵,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和效率。
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。对新入职教师、青年教师、骨干教师、特级教师、教学名师等按类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。支持建立各类工作室,充分发挥名师、学科带头人、教学骨干等的示范引领作用,分类建立工作室,利用制度化学习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。将教学视导工作做到位,“视”主要是检查学校、部门和科组计划的制定情况,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情况,课堂教学情况;“导”主要是教学指导与评价。视导后要统一收集有关计划和教案捆绑评估。
全力提高教师教研能力。组织教师参加有助于提高教研能力的专题讲座。邀请区内外教育教研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,或动员教师参加省市级教研部门组织的线上线下教研活动;教研部门应规划“双减”专项课题并组织教师申报研究。既要组织教师申报研究省市级“双减”专项课题,又要规划县区级、校级“双减”专项课题,扩大研究覆盖面。建立专职教研员、兼职教研员、学科中心组三位一体的教研共同体,引领辖区内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。
全程提高教学监管能力。加大对有关监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力度,做到培训、指导、提高相结合,全程提高教学监管能力。对课程安排与落实、教学过程与反思、作业布置与批改、教学评价与运用等都应作出明确规范,并落实到位。
“双减”政策的落实任重而道远,但我们风雨兼程,勇于面对,不断减负增效,打造有品质的教育。
来源:南宁日报·南宁教育周刊